魏晋书法(第12页):
- 王羲之《干呕帖》纸本(摹本) 天津博物院藏《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
作者:王羲之
2024-09-19 10:24:47 - 《孔羡碑》。又名《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子庙碑》等,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碑现置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该碑拓本纵188cm,横84cm,隶书,22行,行40字。额篆书“鲁孔子庙之
2024-09-19 10:09:19 - 《穆亮妻尉太妃墓志》,北魏景明三年(502)刻。誌石呈正方形,高宽各55厘米。誌文正书16行,行24字,字文仅占全石的三分之二,书法楷体秀劲。1925年与《穆亮墓志》同时山出于河南洛阳城东北西,193
2024-09-19 10:05:13 -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
2024-09-19 10:02:36 - 《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即《北齐河清三年造像记》,简称《沙丘碑》正书。此碑1993年在山东兖州城东南泗河出土,残碑高38厘米,长141厘米,现存于兖州市博物馆。沙丘城碑上有:“以大齐河清三年(564),
2024-09-19 10:01:18 -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位于河南卫辉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090年)九月重刻。高2.56米,宽1.36米,篆额“皇帝吊殷比干文”7字,
2024-09-19 10:00:16 - 《元昉墓志》又名《光州刺史懿公元防墓志》刻于建义元年七月卅日(528),志高53.3厘米,宽54.5厘米,十八行,行二十字。一九二八年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出土,现归河南省博物馆。此志结字尚扁,体势宽博,点
2024-09-19 09:49:31 - 《元珽妻穆玉容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全名《魏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元珽妻穆夫人墓志铭》,共二十行,每行二十个字,一九二二年河南洛阳南陈庄附近出土,曾为于右任所收藏,现藏山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墓
2024-09-19 09:48:33 - 龙门二十品之《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无造像纪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名列《龙门二十品》之中。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高树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龛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龛
2024-09-19 09:44:46 - 钟繇《贺捷表》 ,郁冈斋帖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选自《中国法帖全集》第14卷)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
作者:钟繇
2024-09-19 09:42:43 - 东魏《司马昇墓志》 ,墨拓,备注:图片来自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碑版文献专场《东魏司马昇墓志》出土于河南省孟县,收录在《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它与《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司马
作者:东魏
2024-09-12 17:00:28 - 全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高67.1厘米,宽67.3厘米,1927年在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出土,曾经于右任先生收藏。此志书刻皆精,为其时墓志铭中的上品,梁启超评为“于俊拔之中,别
2024-09-12 16:55:42 - 王羲之《大报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释文】 便大报,期转差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2013年1月8日晨,NHK电视台的新闻大篇幅报道了王羲之唐代的精摹本
作者:王羲之
2024-09-12 16:54:27 - 王羲之《瞻近龙保帖》(唐人临本)。纸本,纵二五厘米 横三七·五厘米。草书。英国大英图书馆藏。释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 耳]亦度卿
作者:王羲之
2024-09-12 16:51:18 - 《受禅表碑》三国魏黄初(202年)刻。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
2024-09-12 16:45:27 - 安弘嵩《大智度论残卷》(局部)纸本,隶楷书 25.1×34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智度论残卷》卷后款识云:“卷第五十五第廿八品,法师慧融经比丘安弘嵩写”。此卷写经书法楷中间行,
作者:安弘嵩
2024-09-12 16:39:29 -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又称《正始石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极书体铭刻,故称《三体石经》。魏正始二年(241)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两经,刻成后与《熹平石经》
2024-09-12 16:37:30 - 《王基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隶书碑刻。景元二年立于洛阳。清乾隆初年出土于洛阳城北十五里,后移城中,嵌明德中学壁间。碑石仅存下半。碑字亦未刻完,其未著刀处犹可见朱书痕迹。《金石萃编》载:石高
2024-09-12 16:20:14 - 《广武将军碑》,亦称《广武将军口产碑并阴侧》、《立界山祠碑并阴侧》、《张产碑》。额书“立界山石词”五字。前秦建元四年(368)刻,隶书,纵32.5厘米,横20.5厘米,四面刻字。碑阳17行,行31字
2024-09-12 16:17:17 - 《崔混墓志》,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刊。青石质,正方形,边长五十三厘米半,有盖。志文魏书,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一九七三年冬出土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南崔混墓中,今藏山东省文物考古
2024-09-12 16: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