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第14页):
- 神龙本(冯承素摹本)【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作者:王羲之
2024-07-20 21:54:02 -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姨母帖》,行楷,载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
作者:王羲之
2024-07-20 21:53:06 -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现在所能见到的
作者:钟繇
2024-07-20 21:51:41 - 《黄庭经》和《乐毅论》是王羲之小楷代表作品。《黄庭经》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大约在写兰亭集序之后三年,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历来认定为王羲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
作者:王羲之
2024-07-20 21:45:31 - 《元祐造像记》,全称《齐郡王元祐造像记》。熙平二(517)年七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4行一行16字。末为年款2行9字。古阳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损较甚。造像记位于龛底中间,高38厘米、宽38厘
2024-07-20 21:43:22 - 《黄初残碑》为三国时著名隶书,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残存四方, 一方四行共十三字,一方二行共四字,一方三行共十二字,一方二行共六字半。清乾隆间在陕西郃阳县陆续出土,散藏各家。此本為故官博物院藏清张
2024-07-20 21:42:23 - 王献之草书《知铁石帖》,出自《大观帖》。释文: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不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
作者:王献之
2024-07-20 21:29:14 - 王羲之《乐毅论》 (选自安思远《旧拓晋唐小楷》藏本)《乐毅论》 小楷,四十四行,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陈、隋之际,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
作者:王羲之
2024-07-20 21:25:38 - 品名:宋拓大观帖(十) 晋王献之阿姑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献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近奉阿姑告。知平安。极慰人意。献之遂不堪暑。气力恒惙。恐是恶风。大都将息。近似小却。(行草)。
作者:王献之
2024-07-20 05:29:35 - 品名:宋搨大观帖(八) 晋王羲之先生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先生适书亦小小。不能佳。大都可耳。
作者:王羲之
2024-07-19 14:28:57 - 品名:秘阁帖(一) 晋王羲之兰亭序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行书时间: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书。(楷书)。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
作者:王羲之
2024-07-19 03:59:50 - 品名:右军长者帖 晋王羲之二月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行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二月二日。汝妇母一昨(旁有小字。僧权)夜亡亲亲伤怛。汝不可言。藏品尺寸(公分):26.1x15.7;
作者:王羲之
2024-07-18 13:20:04 - 品名:淳化阁法帖(九) 晋王献之书外甥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献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令外甥知问。郗新妇更笃。忧虑深。
作者:王献之
2024-07-17 23:02:08 - 品名:旧榻澄清堂帖(一) 晋王羲之敬豫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敬豫乃成委顿。令)人深忧。
作者:王羲之
2024-07-17 20:04:52 - 品名:宋榻大观帖(九) 晋王献之天宝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献之书体:行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白东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乏(一释「令」)子孙。常欣伦早成家。以此娱上下。岂谓奄失此女。愍惜深至。
作者:王献之
2024-07-16 23:19:13 - 品名:大观帖(六) 晋王羲之月半哀悼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月半哀悼兼至。奈何奈何。得告承复下悬耿。至勿勿。愿不具。王羲之再拜。
作者:王羲之
2024-07-16 19:03:42 - 品名:旧榻澄清堂帖(一) 晋王羲之嘉兴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得远嘉兴书。计□□□(今日必)度。喜迟可言。足下至慰。今有书。想足下有旨。信别告具之。
作者:王羲之
2024-07-16 14:49:37 -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汉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
2024-07-16 09:33:24 - 龙门二十品《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
2024-07-16 09:29:33 - 简称《法生造像》,《比丘法生造像记》,全称《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碑》。正书,可见一百四十二字,书法上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503)年十二月刻。
2024-07-16 09: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