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
位置:首页 >> 书法字帖 >> 秦汉书法(第6页) (共216篇)

秦汉书法(第6页):

  •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桓帝永兴元年(15)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3.6米,广1.29米。隶书18行,行40字,无额。后有宋人张雅圭题字二行。碑刻内容为鲁相乙瑛代孔子
    2024-08-20 10:07:46
  •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
    作者:李斯
    2024-08-20 10:05:49
  • 《桐柏庙碑》 宋拓本《桐柏庙碑》也称淮源庙碑, 立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163年)。该庙原址在桐柏县西14公里淮源庙, 到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才迁至桐柏县城东北隅。《水经注》曰.. “ ……山南有
    2024-08-20 10:04:31
  • 东汉隶书碑刻。篆额题《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一说作于延熹四年。《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七寸,宽三尺六寸,字共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七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
    2024-08-20 10:03:02
  • 西汉 阳信家钟铭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阳信家钟铭》是西汉中期的一件铜钟,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号无名氏冢一号从葬坑中,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在这口铜钟的肩部宽带纹饰上,刻有铭文6行12字,为小篆体势
    2024-08-20 10:00:41
  • 2004年3月,吉林省文物考古所三峡考古队的专家聂勇在一条探沟中发现了一块打磨方整的石材一角。聂勇说:“清理后突然发现石头上有字,等把周围的土清掉后,发现侧面有浮雕图案。”考古人员一起把这块身份不明的
    2024-08-20 09:57:14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
    2024-08-20 08:55:32
  •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
    2024-07-19 10:13:57
  • 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史晨前碑》、《史晨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一六九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史晨前碑
    2024-07-19 10:11:58
  • 东汉 王平君阙铭 阙高220cm 宽57cm 四川成都市出土
    2024-07-19 10:11:39
  • 东汉《杨淮表记》,全称《司隶校尉杨淮表记》,东汉隶书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于褒科道崖壁。《金石萃编》载:石高八丈三寸,宽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隶法圆劲遒逸。《涵真阁汉碑跋》称:“字体与
    2024-07-19 10:10:48
  • 子游残碑 汉元初二年(115) 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此为下截“允字子游”残石,存78字。《子游残碑》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旋移至孔
    2024-07-19 10:05:27
  • 《阜阳汉简》为西汉初期简册。1977年在阜阳县双古堆1号汉墓中发掘出土。墓主夏侯灶,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子,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因此,阜阳汉简为汉初遗物.从1980年9
    2024-07-19 10:05:07
  • 东汉《任城王墓刻石》,隶书, 山东济宁萧王庄墓群。济宁市城北3公里萧王庄一带,原有9座高大的土冢。群众呼曰“九女堌堆”。据近年考古调查证实,这几个“堌堆”皆为汉代的大型墓葬。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破坏,现
    2024-07-19 10:02:40
  • 《沙南侯获碑》,汉隶碑刻。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刻于宜禾(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清道光十五年(1836 年),清人萨湘舲途经镇西(今哈密一带)焕彩沟时发现该碑,始拓以归。据清《八琼室金石补记》
    2024-07-19 10:02:10
  • 峄山碑.李斯撰.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又碑后附有郑文宝跋,碑字雄浑温雅,无一笔开后人恶道,《石鼓》后无可比肩,汉印之传于后者,皆步其轨蹰。《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
    作者:李斯
    2024-07-15 10:55:38
  •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所写的一篇颂词,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
    2024-07-15 10:50:02
  • 《尹宙碑》全称《 汉故豫州从事尹府君铭 》。东汉隶书碑刻。篆额已残,止存从、铭两字。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于河南鄢陵。碑主人尹宙,字周南,河南颍川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毫县)从事。熹平
    2024-07-15 10:39:01
  • 《礼器碑》是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勅所立(在山东曲阜孔庙),又称《韩勅碑》或《汉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碑高227.2厘米,宽102.4厘米,四面环刻,隶书,无碑额。碑阳16行,满行36字
    2024-07-15 10:20:48
  • 公元前210年(始皇37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宣扬功德,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此即《会稽刻石》。文以三句一韵,字四寸,画如小指。由于各种原因,原碑已失或磨灭,原址考证多争论
    作者:李斯
    2024-07-15 10:18:54
秦汉书法(第6页) 书法字帖 字帖网 www.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