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
位置:首页 >> 书法字帖 >> 秦汉书法(第4页) (共216篇)

秦汉书法(第4页):

  • 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三十四年,即五凤二年)刻,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钓鱼池。当时工匠取石维修孔庙,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移
    2024-09-28 14:57:20
  • 新莽时期 《青铜诏版》青铜 25.9×25.7cm 上海博物馆藏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于1月23日至3月26日亮相上博,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得以在本次展览中同时亮相。如上海
    2024-09-28 14:53:36
  • “张掖都尉启信”为一件21厘米×16厘米见方的红色织物,上方正中缀系,正面墨笔篆书“张掖都都尉信”六字,居延出土。汉代篆书墨迹出土不多,此作结构方正,用笔细瘦方硬。
    2024-09-14 13:01:01
  • 琅琊台刻石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绩。李斯为之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刻石为标准体,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
    作者:李斯
    2024-09-14 12:59:35
  • 全称《汉郎中郑固碑》,东汉延熹元年(158年)四月立,隶书。15行,行29字。额篆书“汉故郎中郑君之碑”二行八字。碑在山东济宁。现藏济宁市博物馆。原石埋入土中一段,上部仅存二百五十四字。清乾隆四十三年
    作者:郑固碑
    2024-09-14 10:33:19
  •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公元一 * 年)十月立。原碑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之王村山下。清道光27年(1847)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这是一块在用
    2024-09-14 10:22:25
  • 小黄门谯敏碑,纵:32.2厘米,横:38.85厘米不等,朱翼盦及家属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为宋翻刻明拓本,十三开半跋一开半。黄易鉴藏,题签、题跋并钤“黄小松珍藏印”。碑立于汉中平四年(187年)。
    2024-09-14 10:11:17
  •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亲。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是很大,但其书法精
    2024-09-14 10:09:16
  • 《陠阁颂》全称《李翕折里桥陠阁颂》。东汉隶书摩崖刻石。 传为仇绋书。 熹平元年刻。石在今陕西略阳境内。1、大巧通造化,至人全精神2、释门示四大,禹晷续三余3、新咏似常建,高风慕鲁连。4、衡门乐秋水,宫
    2024-09-14 10:04:21
  • 《公羊传砖》东汉元和二年(85年)刻 砖长33.6cm 宽12.5cm释文: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曰王者孰胃(谓),胃(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之正月也。何言
    2024-09-14 09:57:42
  • 此碑全称《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又名《北海相景君碑》。汉汉安二年(143)立,隶书,纵288厘米,横105.6厘米, 碑文17行,行23字。篆额“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2行12字,碑阴有隶书54
    2024-09-14 09:55:07
  • 东汉 阳嘉二年题记 长95cm 宽50cm 重庆南川市雷劈石崖墓出土释文:阳嘉二年王师(阝巿)作,直四万
    2024-09-14 09:52:52
  • 西汉 左作货泉陶片 高12.2cm 宽6.6cm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陕西西安市三桥镇出土,青灰色椭圆形陶片,摹刻小篆4字:“左作货泉”。
    2024-09-14 09:50:11
  • 《贤良方正残石》拓片 可嘉提供《贤良方正残石》,著名的《安阳残石》之一,为《子游残碑》上截。高41cm,宽57cm,东汉元初二年(115年)六月刻。1913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后归姚贵昉和天津王氏,现藏
    2024-09-14 09:49:24
  •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拓片此石1964年出土于北京西郊石景山。无年月,存阳文“汉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10字。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同时发现的有石表、石柱、石柱础、石阙顶等。石柱刻文有“永元十七年四月”等字样
    2024-09-14 09:48:56
  • 此碑又名《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立,隶书。纵125厘米,横54厘米。四周残损,存12行,行23字,共229字。存河南南阳汉画馆内。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南阳市南城门里路东出土。碑文记述地方
    2024-09-14 09:47:36
  • 又称《死驹劾状》《隧长焦永死驹劾状》,书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章草隶体。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第 22 号房址内。共 16 简,木质,长 21.2—23厘米,宽 0.9—1.1
    2024-09-14 09:44:27
  • 《何君阁道碑》《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
    2024-09-05 15:22:22
  • “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谓之神品。”这是杨守敬《平碑记》中对到《开通褒斜道刻石》的评价。在浩瀚辉煌的东汉碑刻大家族中,每一块碑刻摩崖都具有自身独立的审
    2024-09-05 15:20:08
  • 《三老掾赵宽碑》拓片 青海省图书馆藏此碑又称《三老掾赵宽碑》,简称《赵宽碑》。东汉光和三年(180)刻。23行,行32字,藏青海省图书馆。1942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之白崖子,出土时,已自首行
    2024-09-05 15:13:41
秦汉书法(第4页) 书法字帖 字帖网 www.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