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
位置:首页 >> 书法字帖 >> 魏晋书法(第7页) (共2478篇)

魏晋书法(第7页):

  • 王献之行楷《廿九日帖》,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硬黄纸 唐摹本 行楷书。纵26,37厘米 横1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释文:忠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宪侯献之书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09:59:44
  • 《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字径50厘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据民国初拓本计,存九百六十余字。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
    2025-03-06 09:26:54
  • 锦州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锦州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石窟遗留的碑刻、题记和塔铭,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碑刻当属《元景造像记》,全称《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
    2025-03-05 17:03:05
  • 钟繇《常患帖》(选自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常患帖》释文:弟常患羸顿,遇寒进口物多少。新妇动止仰人。【资料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勤懋殿本
    作者:钟繇
    2025-03-05 17:02:05
  • 北魏《司马昞墓志铭》墨拓(翻刻本) 2张(又1份1张,缺盖)54×57,49×51(盖)cm 国家图书馆藏(备注:上图来自国家图书馆网站)北魏《司马昞墓志铭》又称《司马景和墓志铭》,全称为《魏故持节左
    2025-03-05 16:56:33
  • 《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楷书25行,行27字。书法秀劲温雅,字形
    2025-03-05 16:47:45
  • 王羲之《长风帖》(临摹本)纸本草书 27.5×4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风帖 临摹本, 纸本。帖芯纵27.5厘米,横40.9厘米。11行,102字。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风帖》又分称《长
    作者:王羲之
    2025-03-05 16:47:17
  • 王献之行草《安和帖》,拓本释文:献之白:奉别告,承安和,庆慰。极冷,不审尊体复何如?献之比日如复小胜,因夜行忽复下,如欲作廗。今服药,尽温烁理,冀当可耳。然异极,都不得复,小失和。卿恶,亦不复得妄近生
    作者:王献之
    2025-03-05 13:33:36
  • 王羲之《行穰帖》,原迹已失传。此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硬黄纸本,传为米芾再临本,24.4×8.9cm。二行,十五字,由北宋徽宗金泥题签和宣和之印,曾为董其昌友人吴廷所藏,明董其昌有多处题跋,后入清
    作者:王羲之
    2025-03-05 13:25:02
  • 《谢鲲墓志》,1964年9月10日,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横腰被推土机挖去数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质地为花岗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
    2025-03-05 13:18:14
  • 真书曹娥诔辞卷 佚名 东晋 绢本 纵32.3厘米,横54.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卷墨迹是传世小楷书早期杰作。书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风貌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为唐以前的作品。此卷内容为东汉上虞县长
    2025-03-05 11:01:03
  • 王慈草书《栢酒帖》, 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释文:唐怀充,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唐怀充,范武骑。
    作者:王慈
    2025-03-05 10:55:56
  • 王献之《敬祖帖》拓本五种,行草,42字。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宝晋斋》、《郁冈斋》。此帖刻于《淳化阁帖》卷十,又重见于卷五,标以“古法帖”;点画形态、结体及章法均有出入,末后“耳”
    作者:王献之
    2025-03-05 10:53:53
  • 王羲之草书《诸从帖》三种,54字,《十七帖》第二十二通尺牍。释文:諸從并數有問,粗平安。唯脩載在遠,音問不數,懸情。司州疾篤,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盡事勢。吾無間然,諸問想足下別具,不復一一。
    作者:王羲之
    2025-03-05 10:46:53
  • 陶渊明《拟古九首帖》节选该内容为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拓本。纵观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武则天在跋文
    作者:陶渊明
    2025-03-05 10:42:19
  • 王献之《安和帖》又名《奉别帖》拓本,行草书。11行,84字。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奉别帖》释文:献之白:奉别告,承安和,庆慰。极冷,不审尊体复何如?献之比日如复小胜,因夜行忽复下,如欲作廗。今
    作者:王献之
    2025-03-05 10:41:23
  • 现藏于朵云轩的《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拓片为北朝造像记书法,年月泐。《补访碑录》中列于北齐,《八琼室金石文字补正》以为“书兼隶法,当是北魏手笔,决非齐刻”。在河南洛阳存古阁。正书。有方界格。记后及下方皆
    2025-02-24 13:04:13
  • 钟繇《雪寒帖》(选自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雪寒帖》释文:十二日繇白:雪寒想胜常。得张侯书,贤从帷帐之悼,甚哀伤不可言。疾患自宜量力,不复具。繇白。【资料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勤懋殿本
    作者:钟繇
    2025-02-24 13:03:19
  • 东晋《高崧墓志》,长方形青灰大砖,单面双刀阴刻,志长50.5厘米、宽25.2厘米、厚6厘米。此墓志与“高崧夫人谢氏墓志”于1998年同出土于南京仙鹤门外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一六朝墓中。墓主高崧, 字茂
    2025-02-24 13:00:34
  • 《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3行,20字。行书。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释文: 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频有哀祸帖》与《
    作者:王羲之
    2025-02-24 11:06:05
魏晋书法(第7页) 书法字帖 字帖网 www.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