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
位置:首页 >> 书法字帖 >> 魏晋书法(第6页) (共2478篇)

魏晋书法(第6页):

  •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共二千四百余字。《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现藏西安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6:52:53
  • 【释文】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远宦帖》,亦名《省别帖》。乃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6:44:04
  •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纵25.3厘米,横24.0厘米。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6:41:47
  • 《胡母帖》(十七帖),草书,又名《永兴帖》。五行,四十二字。《十七帖》第十八通尺牍。《右军书记》无此帖录文。《鼎帖》、《二王帖》 、《戏鸿堂帖》 、《快雪堂帖》、《翰香馆帖》收刻。《宣和书谱》录有《永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3:15:03
  • 【释文】(産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云: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別停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3:12:35
  • 【释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24.5×13.8cm厘米,共4行,41个字。《平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3:11:54
  •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鸭头丸帖,行草,摹本。王献之书。绢本,纵二六·一厘米,横二六·九厘米。二行,十字。《鸭头丸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迹。因帖首“鸭头丸”二字而得名。幅内有北宋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3:08:18
  • 【释文】七月二十六日具书靖白:虽数相闻,不解劳倦,信至得书,悉知弃云宅及计东来,言展有期,索靖白。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草书。
    作者:索靖
    2025-03-06 13:06:37
  • 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
    作者:钟繇
    2025-03-06 13:06:01
  •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写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按《汉时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中之一,然此为唐人临写本,旁有正书,与《十七帖》刻本不同。释文:“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3:05:33
  • 《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刻石无年代,以书法风格列入北齐。文殊般若经书法不似隋唐以后楷书注重波折,起收笔处不露笔锋,行笔迟缓,落笔凝重,结体茂密,风润厚美,用笔平衡庄重,不作险峻欹侧之笔,故显雍容大度,整体
    2025-03-06 13:03:00
  • 王献之《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3:02:35
  • 此本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有褚遂良跋的一个拓本。关于这篇书法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王羲之喜欢白鹅,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2:58:01
  • 王羲之行书《先墓帖》书法拓本2种先墓帖释文:旧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王羲之顿首。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2:53:04
  •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将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迹,上报朝廷,旌为孝女,并迁墓建庙(今址),又为她立碑。度尚先命县吏魏朗撰写碑文,久而未出,当时度尚外甥邯郸淳,年少有异才,适在旁侍酒,
    作者:王羲之
    2025-03-06 12:35:42
  • 钟繇《得长风帖》(选自淳化阁帖-历代名臣法帖第二)《得长风帖》释文:得长风书,灵柩幽隔卅年,心想平昔,痛慕崩绝,岂可居处?抽裂不能自胜!谢书,已具日安厝,即其情事长毕,奈何!松等陨恸,哀情顿泄,亦难可
    作者:钟繇
    2025-03-06 12:34:48
  • 北魏《元显儁墓志》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长75厘米,宽56.5厘米。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计十九行,
    2025-03-06 12:33:51
  • 王献之《余杭帖》(又称《触事帖》)拓本。行书。六行,五十一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释文: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之既欲過餘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當發。奉見無復日,/比告何喻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2:32:26
  • 王献之《鄱阳帖》 选自《淳化阁帖》卷十(肃府本)王献之《鄱阳帖》(又称《鄱阳归乡帖》)拓本。8行,57字。行草书。入刻《淳化》(10)、《大观》、《宝贤堂》、《绛帖》、《玉烟堂》、《宝晋斋》。【释文】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2:29:40
  •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此本有张廷济道光八年( 1828) 题识,文日:王大令《洛神赋》,当时用麻笺纸,故神采飞动,论者谓丹穴舞凤,清泉跃龙,非虚语也。绍兴间为思陵所得,仅九行。传至南宋,贾师宪复得四行
    作者:王献之
    2025-03-06 10:07:18
魏晋书法(第6页) 书法字帖 字帖网 www.ziti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