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书法(第9页):
- 李邕《出师表》(传)行书 绢本 剪裱本 23.2×11.5cm×9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出师表》墨迹,行书,无款绢本,割裂成册。原本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前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后
作者:李邕
2025-03-14 09:53:42 - 唐 国诠小楷《善见律》乌丝栏纸本,275行,行17字 纵22.6厘米 横46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唐人写经,多不落名款,有的虽有名款但非名人,故以往书家并未给予足够注意。其实,由于唐代重书学,特
作者:国诠
2025-03-14 09:52:19 - 李邕《晴热帖》墨拓 见于宋拓《淳化阁帖》约书於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手 札。刻本。行书。七行,行九字十字不等。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淳化阁帖》)。此帖亦称《三数日晴帖》,《检校帖》。无书写年月,著
作者:李邕
2025-03-14 09:44:12 - 行书——青釉褐彩“一暑(树)寒梅南北枝”诗文壶(局部) 残高13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流下腹部用褐彩书写:“一暑(树)寒梅南北枝,每年花开不同时。南枝昨夜花开尽,北内梅花犹未知。”以直白活泼的
2025-03-14 09:31:58 - 《敦煌曲子》残稿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 转自《敦煌国际项目》IDP数据库敦煌曲子是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的敦煌卷子中清理出来的唐至五代时期词曲,人们把它称作曲子词,又因发
2025-03-11 19:05:33 - 行书——青釉褐彩“罗网之鸟”题记壶 高21厘米 残口径8.8厘米 底径12.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多棱短流下以褐彩题写“罗网之鸟,悔不高飞”8字,字迹飘逸,借意喻
2025-03-11 19:02:25 - 行草——青釉褐彩“上有东流水”诗文壶(局部) 残高20.8厘米 底径1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腹部褐彩书行草五言诗一首:“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此诗文壶应为订制,
2025-03-11 18:57:16 - 颜真卿《金天王庙题名》,又称《颜真卿等谒金天王神祠题记》,唐干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立,为颜真卿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楷书,四行,行二十二字。字迹奇伟遒劲,运笔圆劲,由方趋圆,硬弩
作者:颜真卿
2025-03-11 18:24:32 - 《三坟记》,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唐大历二年(767年)立。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此碑《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
作者:李阳冰
2025-03-11 12:31:48 - 《今欲归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注:图片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李宗翰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杨氏海源阁宋拓本以及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绛帖
作者:张芝
2025-03-11 12:23:59 - 怀素《大草千字文》宋拓,《群玉堂帖》卷四,美国安思远收藏。清吴荣光、吴云,沈尹默等跋。拓本在明代曾为于景瞻收藏,后经文徵明、文彭、项子京等庋藏。清代有张照、吴荣光、吴云、潘仕成、赵烈文等印记。《大草千
作者:怀素
2025-03-11 12:20:52 - 李阳冰《般若台铭》 篆书,高近4米,宽近2米,4行,每字长约40厘米。宽25厘米,在福建会城乌石山。全文24个篆字:“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 李阳冰书 ”在“般若台”三字之下,刻有
作者:李阳冰
2025-03-11 12:19:10 - 颜真卿《乞米帖》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书,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计44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据宋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
作者:颜真卿
2025-03-11 12:17:29 - 徐浩《朱巨川告身》 27×18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巨川告身》纵27公分,横185.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宣和书谱》记載宋內府藏徐浩楷书三件,其中之一就是《朱巨川告身》。這件墨迹后来
作者:徐浩
2025-03-11 12:15:41 - 柳公权《高元裕神道碑》 楷书 大中7年(853) 10月全称“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唐宣宗大中5年10月12日,萧邺撰文,柳公权正书。《全唐文》卷七 * 有录。碑高一丈一尺余,广四
作者:柳公权
2025-03-11 12:13:58 - 行书——青釉褐彩“古今车马不谢”题记壶 高17.8厘米 口径9.4厘米 底径9.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直颈,溜肩,弓形柄,多棱短流,瓜棱腹,平底。流下腹部用褐彩书写“古人车马不谢,今时
2025-03-11 12:11:18 - 李阳冰《城隍庙碑》 又称《缙云县城隍庙记碑》,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阳冰为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并书。篆书8行,行16字,在浙江省缙云县。宋宣和间方腊 * ,刀兵所及,碑石断裂,文字残缺。现存为宋宣
作者:李阳冰
2025-03-09 23:03:07 - 《拪先茔记》 唐大历二年( 767年)李季卿撰,李阳冰书 碑残,高 171厘米,宽79厘米。14行,行26字。现存西安碑林。原碑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刻的。拪,是迁字的古字。因为李季卿迷信风水,把
作者:李阳冰
2025-03-09 22:57:37 - 李邕《婆罗树碑记》 《婆罗树碑记》立于于淮安(今江苏淮阴)府衙。碑建于开元十一年,海州刺史李邕书,今在府署宾馆内,李邕原刻久亡。《婆罗树碑记》碑高一尺三寸,百三十八行,行八字,行书书法,为李邕代表
作者:李邕
2025-03-09 22:55:37 - 《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碑高2.7米,宽1.35米,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共1413字。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
作者:李邕
2025-03-09 2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