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书法(第8页):
- 《十五日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作品,是一帖难得的草书墨迹。
作者:张旭
2025-03-17 22:41:32 - 李世民《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
作者:李世民
2025-03-17 22:38:28 - 李邕《李秀残碑》墨拓 40×4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秀残碑》于唐天宝1年(742)1月1日著。为唐代李邕撰并行书、慈敏,张昂等镌。今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
作者:李邕
2025-03-17 22:35:35 - 柳公权《魏谟先庙碑》墨拓 唐大中6年(852)11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唐宣宗大中6年11月,崔绚撰文,柳公权正书并篆额。《魏公先庙碑》原在西安。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
作者:柳公权
2025-03-17 22:32:36 - 颜真卿《送刘太冲叙》书于大历七年(772年)。拓本。行书,序文。35.6×16.5厘米。凡22行,计159 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真迹著录首见宋米芾《书史》,系颜真卿送刘太冲西游
作者:颜真卿
2025-03-17 22:29:16 - (唐)颜真卿楷书《乞御书放生池碑阴记》拓本,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藏。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作者:颜真卿
2025-03-16 10:34:29 - 《终年帖》 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注:图片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李宗翰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大观帖》杨氏海源阁宋拓本以及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绛帖》重
作者:张旭
2025-03-15 12:57:32 - 孙过庭草书真迹书法长卷《书谱卷》墨迹本,纵26.5厘米,横90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
作者:孙过庭
2025-03-15 12:55:56 -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碑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
作者:欧阳询
2025-03-15 12:53:10 - 柳公权《奉荣帖》(又名《赤箭帖》、《荣示帖》) 行书【释文】:奉荣示,承已上讫,惟增庆悦,下情但多欣惬。垂情问以所要,悚荷难任。偿有赤箭,时寄及三五两,以扶衰病,便是厚惠。不具,公权状白。柳公权行草
作者:柳公权
2025-03-15 12:51:13 - 李阳冰篆书《颜家庙碑额》 ,西安碑林藏。释文: 颜氏家庙之碑。
作者:李阳冰
2025-03-15 12:50:44 - 《食鱼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所书,草书,8行,56字。存世墨迹为摹本。是怀素传世名作书迹之一。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
作者:怀素
2025-03-15 12:44:58 - 李邕《东林寺碑》墨拓选页 开元十九年(731)庐山东林寺《东林寺碑》自署立於唐开元十九年(七三一)。碑係重刻,行书,二十四行,行五十二字。碑在江西庐山东林寺。此碑著录首见欧阳棐《集古录目》卷六。 碑文
作者:李邕
2025-03-15 12:44:15 -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明拓本(传)各纵28厘米 横15厘米 上海朵云轩藏释文: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己一年矣。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
作者:颜真卿
2025-03-15 12:25:49 - 日本书道著名“三笔”(空海、崭峨 * 、橘逸势)之一空海写给最澄的《风信帖》,教王护国寺藏。日本二玄社出版原色法帖。《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风
作者:空海
2025-03-15 12:25:03 - 柳公权《大唐迴元观钟楼铭》 124×60cm 西安市和平门外出土《大唐迴元观钟楼铭》,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石横置,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
作者:柳公权
2025-03-14 10:37:03 - 《新唐书》载:尹元凯,瀛州乐寿人。由慈州司仓参军坐事免,栖迟不出者三十年。与张说、卢藏用厚,诏起为右补阙。《美原神泉诗碑》 碑高 182厘米,宽65厘米 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美原神泉诗碑》 唐垂拱四年(
作者:尹元凯
2025-03-14 10:22:36 - 《大唐中兴颂》,唐元结撰,颜真卿书,唐摩崖刻石,宋拓,麻纸,黑墨精拓,装裱成册,二册,共166页,每页纵29.3cm,横15.5cm。《大唐中兴颂》,简称《中兴颂》,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撰写,
作者:颜真卿
2025-03-14 09:59:59 - 唐高宗《李勣碑》,全称《赠太尉英贞武公李勣碑》,镌于仪凤二年(677年)在陕西醴泉县,为昭陵陪葬碑之一。高宗(李治)撰并书。碑高300厘米,座高100厘米。32行,30行,行约90余字。行书。首题:“
作者:李治
2025-03-14 09:59:18 - 欧阳询《房彦谦碑》拓本,隶书 贞观五年(631)立 北京论经书诗斋藏“房彦谦碑”全称“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铭并序”,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年),碑文36行,行78字,碑阴15行
作者:欧阳询
2025-03-14 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