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卧游图》画册
作者:沈周 行书 2025-03-19 17:23:24
沈周《卧游图》 纸本水墨、淡设色 每开纵27.8厘米 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册开首作者自书“卧游”两字,楷法劲健。以后各开依次画:仿云林山水(水墨),杏花(设色),蜀葵(设色),秋柳鸣蝉(水墨),平波散牧(设色),桅子花(设色),秋景山水(水墨),芙蓉(设色),批杷(设色),秋山读书(设色),石榴(设色),雏鸡(水墨),秋江钓艇(设色),菜花(设色),江山坐话(设色),仿米山水(设色),雪江渔父(水墨)。每幅均有作者题诗或词。
册中所绘山水、花鸟,运用多种画法,抒写各自意趣,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册中有山水7页,其余10页均写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花卉、 禽畜等,清新、质朴,洋溢着自然天趣。画法也随意灵活,设色或水墨,或没骨,或勾勒渲染,形简神完。
《卧游图》每幅画中均有画家自题,结合画面物象抒发其内心感受。落款后钤朱文“启南”、白文“石田”或白文“石田翁”等印。根据末开画家自题,可知该册页的“卧游”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挂山水以卧游的典故。然而不同于挂轴的是,该图册还可于卧床时仰面翻阅。 由此可见画家的绘制初衷和生活情趣。
秋山读书图
前坡三木并立,一为枯树,一作夹叶,一用点叶法。坡后平台处别作一树,斜穿画面,与三树作匀衡。树枝用笔老硬,时见飞白,落点苍劲如坠石。一高士持卷坐于台边,仰首若有所思。山石用短披麻,以浓墨点苔或作草于山石边罅,使重要处因点而醒出。坡石以赭染,叶作绿及赭黄,已见秋意。
题云:“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箫爽坐迟迟,闲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
秋景山水图
自题:淡墨疏烟处,微踪仿佛谁。梅花庵里客,端的认吾师。沈周。
设色不多,以水墨为主,浅绛为辅。观其用笔,润而不浸,力度内敛,干润的线条配以透明墨色的罩染,山石有昆玉之感。山石树木,笔势粗简,点苔尤其疏放,着墨不多,凹凸纹理,历历可见。沈周一生尤爱倪瓒,此幅作品从构图上可以看出模仿倪瓒的痕迹,不同的是沈周画了两组山石、树木,以一座小桥相连接,树木也浓茂一些。更不同的是,临水伫立着一个策杖的老者,谛视前方,岿然不动。这老者澄观一心,无喜无忧,已与山石树木同体,他站在那里,如一棵苍松、一尊山石。冲然淡泊,静穆悠远,正是画家孜孜以求的意境,也是禅境。画幅下部近景的坡石以粗细不等的中锋皴出,运锋辗转。坡坳处略以淡墨笔复皴,加强山石厚度,最后以焦浓之墨依石块结构略作点苔。画幅上部以淡墨写意拓出远山,使中经平面山岩与云气的不著笔处更为洁雅。岩石之结块处不落俗套,中锋、侧锋并用,整体看来,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轻松自如。山石结构处的轻描淡写,云烟水面等无画处皆是意境非凡。树的描画,由枝至干信笔写出,前景一株小树以浓墨点叶,另三株均以淡墨枯毫为之,更是逸笔草草。一老者拄杖前行,数笔勾画的老者形象在整体画面中虽不起眼,但又给整幅作品增添了些许灵性。小树的浓润笔墨与画面的大幅枯淡笔墨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显枯淡,无形中加强了画面的厚度和深层境界,作者心远物皆静的意境亦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江山坐话
图中近景集中于画面右下角,溪边浓荫下两高士相对而坐,侃侃而谈;三株不同点法的树木交融错落,与左边山坡遥相呼应;远处屋宇若隐若现,藏露有致;远山含烟,结构雅驯。
款题:“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沈周钤朱文印一方,上刻“启南”二字。
仿云林山水
画家自题:“若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沈周。”
后钤朱文“启南”印。画面左下有朱文“昆山王成宪画印”、“映山珍藏”印,右下有朱文“卧庵所藏”、“士元”印。
仿米山水图
画家自题:“云来山失色,云去山依然,野老忘得丧,悠悠拄杖前。沈周。”
秋江钓艇图
画家自题:“满池纶竿处处绿,百人同业不同船,江风江水无凭准,相并相开总偶然。沈周。”
杏花图
画家自题:“老眼于今已敛华,风流全与少年差,看书一向模糊去,岂有心情及杏花。沈周。”
蜀葵图
画家自题诗说:“秋色韫仙骨,淡姿风露中。衣裳不胜薄,倚向石阑东。”观者面对的,就是一幅淡姿清雅而又绰约宜人的美人图。
秋柳鸣蝉图
以淡墨画柳枝,浓墨画蝉身及足,极淡墨画蝉翼,薄而透明。
画家自题:“秋已及一月,残声达细枝。因声追尔质,郑重未忘诗。沈周。”
平坡散牧图
右上画家自题:“春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儿放手无拘束,调牧于今已得心。沈周。”
下钤朱文“启南”印。画面左上有朱文“之”、“赤”印,右下钤朱文“昆山王成宪画印”、“士元”印,左下钤朱文“启南”印。
栀子花图
画中自题:“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淡香流韵与风宜。帘触处、人在酒醒时。生怕隔墙知。白头痴老子,折斜枝。还愁零落不堪持。招魂去、一曲小山词。右词寄小玉山,沈周。”
芙蓉图
芙蓉图格调绮艳,此图设色浅淡,但芙蓉花绰约的风姿隐然可见。
自题诗说:“芙蓉清骨出仙胎,赭玉玲珑轧露开。天亦要妆秋富贵,锦江翻作楚江来。”
其中的“清骨”、“仙胎”、“赭玉”、“玲珑”和“妆”等,分明都是用来形容美人的常用词语。“富贵”和“锦江”等字眼儿,又多了一层富丽的色彩。
枇杷图
本图以赭黄写枇杷七粒,颗颗如金。枝以赭和墨直写,用笔顿挫一如沈老平时笔法,然枇杷枝头却用颤笔,颇为写实。浓墨点顶洼处,和湿点成,颇见韵致。叶以绿和墨作正叶,自枝头长出,再以深绿勾筋。反叶用浅绿,自成变化。
诗云:“弹质圆充饥,密津凉沁唇,黄金佗服食,天上寿吴人”。
后钤朱文“启南”印。画面右下有朱文“士元”、“卧庵所藏”印,左下有朱文“昆山王成宪画印”。
石榴图
本副自题:“石榴谁擘破,群琲露人看。不是无藏韫,平生想怕瞒。沈周。”
雏鸡图
雏鸡图外在形象极为生动逼真。配上题画诗“茸茸毛毛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旁。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
小鸡略带惊慌的眼神、面朝画外的构图安排,仿佛在叩问“我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诗中揭示的是“时间”的秘蕴。这种对人生在世的根本诘问体现的正是画面背后生命真实之哲思。构图简练,为一只墨笔写意的雏鸡从自题诗看,画家对这只已然半大的雏鸡表现了担忧之情,总是啾啾寻母,长大后如何承担起催日报晓的责任呢?不难看出画家借雏鸡图寄予了期望后代早日成才的心愿。此图以水墨晕染勾点,神态逼真,生动自然,惟妙惟肖。
菜花图
画家自题:“南畦多雨露,绿甲已抽新。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
画家并没有运用白菜色彩上青和白的特征来象征文人品格的“清白”,而是用绿(青)来形容白菜叶的鲜嫩,用玉(白)来形容白菜茎的质感,传达出的是他对白菜这种蔬菜口感的喜爱之情。
行书题跋
释文:
宗少文(宗炳)四壁揭山水图, 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或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手揭亦为劳矣!真愚闻其言,大发笑。沈。周跋。


猜你喜欢:
- 品名:明人画罗汉轴分类:绘画数量:一轴藏品尺寸(公分):165x80.7;
2024-07-31 10:11:07 - 品名:宋搨大观帖(二) 晋郗愔廿四日帖分类:法帖作者:郗愔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廿四日。愔报。比书想悉达(一释「连」、「违」)。日凉弟佳不。及数字。愔报。
2022-08-31 10:33:56 - 品名:清汪由敦临石鼓全文册分类:法书作者:汪由敦书体:篆书时间: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数量:一册:十五开(本幅十三开十三幅;后副叶二开二幅)语言:汉文释文:(吾车第一鼓)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
2022-12-23 21:47:37 - 品名:大观帖(三) 晋陆云春节帖分类:法帖作者:陆云书体:草书时间: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晋都督陆云书。(行楷书)。三月十六日云白。春节余不适。得示知足下平安。为思面。未
2022-03-31 22:58:54 - 品名:清沈荃倣颜真卿告身帖轴分类:法书作者:沈荃书体:楷书数量:一轴语言:汉文释文: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于臣节。贞规存乎士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2023-05-10 01:22:18 - 品名:秘阁帖(四) 晋王献之玄度何来迟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献之书体:草书时间: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晋中书令王献之书。(楷书)。玄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常复有理。因祠监
2024-01-24 22:19:08 - 品名:宋榻大观帖(六) 晋王羲之慈颜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慈颜幽翳垂卅年。而吾勿勿(一释「忽忽」、「匆匆」)。不知堪临始终不。发言哽绝。当复奈何。吾顷至勿勿(一释
2023-05-29 09:00:02 - 品名:宋苏氏一门法书 宋苏轼书尺牍分类:法书作者:苏轼书体:行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患难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
2021-07-10 01:55:15 - 祝允明楷书《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明,明弘治五年(1492年)题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后,纸本,纵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官一也三爵九品之等,不同六典百司之职,不同彼此之时,不同难易之地,
2024-07-17 16:06:37 - 品名:快雪堂法帖(四) 宋米芾司勋老兄书分类:法帖作者:米芾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司勋老兄阁下。内翰必常常相见。不曾得披晤,留刺尔。八日方遍得两府,经一旬日,为农师、冲元约见,都不曾见。
2021-04-30 17: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