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三十) 明董其昌书孝经
作者:董其昌 行楷 2021-04-02 00:16:48
品名:三希堂法帖(三十) 明董其昌书孝经
分类:法帖
作者:董其昌
书体:行楷书
数量:一幅
语言:汉文
释文:明董其昌书。(楷书)。孝经。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第一则)天子章。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第二则)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第三则)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第四则)士章。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第五则)庶人章。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第六则)三才章。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徳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第七则)孝治章。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懽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懽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侮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懽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第八则)圣治章。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其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第九则)纪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第十则)五刑章。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第十一则)广要道章。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第十二则)广至德章。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三日。(第十三则)广扬名章。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第十四则)谏诤章。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从子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争于父。臣不可以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第十五则)感应章。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第十六则)事君章。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能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第十七则)丧亲章。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易诗书春秋。礼之名经也。不于宣尼之世。杏坛授受。唯有孝经耳。二氏之学如法华度人。经皆以持诵为功。唐人于孝经亦尔。道家有孝道明王。释家有大报恩。皆祖孝经以为教父。亦为满字。非半字也。若更欲 * 脚。则张横渠西铭。尤是一家眼目。今采风使者周巡郡国。每以孝子荐。何以姜王之事寥寥鲜述。曩时武陵杨中丞按浙时。曾有四明数歳孩子割肝啖母。肝洞尽而命不伤。此何必减。卧氷跃鲤。若得徧览故府之牍。采其尤异者。类为一编。即孝经之援神契也。(行楷书)。


猜你喜欢:
- 品名:宋吴说尺牍 说顿首上启尺牍分类:法书作者:吴说;Wu Yue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说顿首上启。明善宗簿懿亲侍史。近两上状。一附弥大。一送华亭。未知已得呈达否。比又辱诲示。承已达行在
2023-09-18 19:59:37 - 品名: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飞白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
2023-04-14 20:30:17 - 西汉 海内皆臣砖 高30.0cm 宽27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铭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2024-11-20 10:14:48 - 品名:东汉画像石拓片分类:拓片
2022-11-25 02:29:13 - 品名:元王振鹏画柯九思写豳风图 (四)分类:绘画作者:王振鹏;柯九思书体:隶书数量:一幅释文:四月莠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𫎆。献
2024-07-28 04:09:48 - 品名:宋搨大观帖(一) 唐高宗玄堂帖分类:法帖作者:李治书体:行楷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使至。知玄堂已成。既得早了。深以为慰。不知诸作早晚总得断手。日月犹赊。必须牢固。数日来极热。卿等检校大应疲
2023-10-04 08:10:37 - 品名:汉博陵太守孔彪碑明拓本册分类:拓片书体:隶书数量:一册:二十开(本幅二十开四十幅)语言:汉文释文: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书)。君讳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之孙。颖川君之元子也。君少履天姿□(自
2021-10-08 13:29:30 - 品名:北宋搨绛帖(八) 晋张华得书帖分类:法帖作者:张华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得书为慰。仆诸惛疾已甚。𫏐西卧。归还乃悉。比将念。反不具。张华呈。
2021-06-06 15:30:01 - 品名:明张弼杂书 (四)分类:法书作者:张弼书体:草书数量:一件语言:汉文释文:(第一则)向蒙安山驿寄诗。谨此致谢。安山驿里寄诗来。又见黄华五度开。司马正当兴礼乐。季鹰甘自避尘埃。一轮明月三江水。万里
2024-05-15 06:27:39 - 品名:民国金城梅溪泛舟冯煦草书成扇分类:成扇作者:金城;冯煦时间:画幅: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书幅: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数量:一柄:二面藏品尺寸(公分):20x51;全幅:35x53;
2022-02-17 0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