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
位置:首页>> 书法字帖>> 秦汉书法>> 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作者:蔡邕 隶书 2024-09-05 10:04:01

熹平石经残石 汉熹十四年( 175年)碑阳高31厘米,宽66厘米;碑阴高33厘米,宽61厘米

1929年河南洛阳故城大郊村出土,1952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东汉熹平四年,议郎蔡邕和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鉴于当时儒家经籍辗转传抄,多生谬弊,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后汉书·蔡邕传》),于是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至光和六年告成,历时凡九年。因始于熹平年间,故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因系官方巨制,书丹者自当是如蔡邕一流的国手。试以《周易》经石为例,略作分析。其结体方正,字字中规入矩,一丝不苟,点画布置之匀称工稳,可谓无懈可击。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梁武帝《书评》云:“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观此可信。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当为的论。近年也有人讥其过于方整,而冠之以“馆阁派”。其实,它整饬而不板刻,静穆而有生气,和明清以来风行的拘谨呆滞的“馆阁”字,不可同日而语。惟其如此,《熹平石经》集汉隶之大成,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而且流风所及,至深且远。汉字字体由隶变楷的过渡,《熹平石经》起了桥梁的作用。

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标签:东汉,隶书,熹平石经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朱大韶《致吴江兄长尺牍一》,纸本,行书,凡两开,尺寸均27.4×1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膏藥奉上。第非獨居者所堪了。楊君美女畫品。曾一寓目。不欲得之者。為非文房中物也。幸亮之。一二日間。
    2024-09-03 15:17:28
  • 品名:宋四家真迹 宋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牍分类:法书作者:米芾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
    2023-05-05 23:12:50
  • 品名:明姚绶画寒林鸜鹆轴分类:绘画作者:姚绶数量:一轴藏品尺寸(公分):116.7x29.6;
    2021-12-03 15:13:12
  • 品名:秘阁帖(十) 唐李邕书家口帖分类:法帖作者:李邕书体:行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廿一日辰时李邕状。通家口待消息。即使驰报仲卿公族。望礼接之。
    2022-10-29 16:09:14
  • 刘墉小楷书法 论,水墨纸本,册页二十四开,一七九五年作,2013佳士得拍卖成交价:HKD 275,000题识:乙卯 (1795年) 正月书付录政 侄收存之。石庵
    2024-11-17 10:45:55
  • 品名:五代南唐顾闳中锺馗出猎图卷分类:绘画作者:顾闳中数量:一卷藏品尺寸(公分):28.7x372.1;前隔水:28.7x5.1;拖尾:28.7x56.5;
    2024-11-15 14:08:19
  • 品名:披薰集古 明陈淳画牡丹分类:绘画作者:陈淳数量:一幅藏品尺寸(公分):19.5 x 54.4;
    2024-11-27 17:15:47
  • 品名:清张照尺牍 尺牍三分类:法书作者:张照书体:草书数量:一件语言:汉文释文:日阅手足金刃把风出水等辞。与笔墨日远。承示两画竟不能领略。且空囊。亦本不能易也。极欲一谈。展转不得寸晷暇。想念之至。决须
    2023-10-22 05:59:26
  • 《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刻石无年代,以书法风格列入北齐。文殊般若经书法不似隋唐以后楷书注重波折,起收笔处不露笔锋,行笔迟缓,落笔凝重,结体茂密,风润厚美,用笔平衡庄重,不作险峻欹侧之笔,故显雍容大度,整体
    2025-03-06 13:03:00
  • 品名:晋王义之十七帖 晋王羲之丝布衣帖分类:法帖作者:王羲之书体:草书数量:一幅语言:汉文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藏品尺寸(公分):23.2x9.7;
    2023-05-14 20:24:35
手机版 书法字帖 字帖网 www.zitiewang.com